得益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動力電池端需求走俏帶動正極材料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其中三元材料在國內外長續航版本車型的起量帶動下,整體出貨呈現穩步提升。據鑫欏資訊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1-9月國內三元材料累計產量達到41.9萬噸,同比增長49.0%。
具體到企業來看,三元材料市場群雄逐鹿的競爭格局依然存在,但數碼消費領域自2022年二季度以來走弱使得動力市場成為其主要增長點,疊加國內中鎳單晶與海外高鎳的材料需求放量,容百科技、天津巴莫、長遠鋰科、南通瑞翔、廈鎢新能源等企業產品走量情況較好,行業CR10集中度從2021年的78.6%上升至目前的88.1%。
就目前來看,動力市場“金九銀十”的傳統旺季如期而至,2022年9月國內三元材料產量創下單月新高記錄,達到5.85萬噸,環比增長13.2%。不過對于主流企業而言,物料端不斷增長的成本壓力成為其目前生產的主要痛點。
根據鑫欏鋰電數據庫顯示,正常情況下,電池級氫氧化鋰價格高出同規格的碳酸鋰5000元左右,但2022年1-9月因磷酸鐵鋰與三元材料的需求差異,使得氫氧化鋰與碳酸鋰價格基本維持倒掛狀態,年初單噸價差一度接近8萬元;
到了第三季度中期,因四川限電、青海疫情對生產、物流等環節的影響,碳酸鋰率先啟動新一輪漲價,而氫氧化鋰因下游高鎳訂單的增加,主流企業節前備貨及補庫需求走高,疊加四川地區節前危險化學品限行政策,在9月中下旬階段從被動跟漲切換至主動調漲狀態。
就后市來看,考慮國家新能源補貼政策年底到期,搶裝行情的需求反饋,疊加電池企業年底沖量預期的帶動,主流三元企業的動力型產品訂單情況表現尚可,但現階段原料鋰鹽價格居高且成本傳導存異,貨源緊張采購難度加大等因素,對其生產預期的實現情況提出較大考驗。
以上內容轉載自鑫欏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