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至3月30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在京盛大召開。本次論壇以“夯實電動化 推進智能化 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匯聚了來自政府、汽車、能源、交通等多個領域的代表,共同探討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與技術創新路徑。
容百集團研發體系總裁兼中央研究院院長李琮熙受邀出席,并在動力電池論壇上發表題為《全固態電池產業化技術進展》的主題演講。會上,李琮熙院長深入分析了全固態電池技術的發展現狀及其在未來新能源汽車領域以及新興行業中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容百科技在全固態電池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術突破。
全固態電池是新興領域發展的關鍵動力,市場前景廣闊
李院長表示,全固態電池因其突破現有鋰離子電池技術壁壘的潛力及多重優勢而備受市場關注。憑借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長循環壽命與寬溫域應用等顯著優點,全固態電池廣泛適用于電動飛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及動力電池等領域,市場前景廣闊。隨著這些新興行業的高速發展,未來全固態電池有望成為推動新興領域突破的關鍵動力來源。
目前,半固態電池已實現裝車應用,預計2025年其需求量將達到5GWh,2030年需求量將達到100GWh;全固態電池有望在2027年實現小批量裝車,并于2030年開始規?;瘧?,屆時預計需求量將達到3GWh。特別是在自動駕駛電動汽車、城市空中交通(UAM)以及人形機器人市場中,全固態電池憑借其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將成為關鍵賦能技術。僅人形機器人市場而言,預計到2032年該市場的規模將達到約660億美元,這預示著全固態電池可能重塑二次電池行業的游戲規則。
全固態電池的成本壓力和技術瓶頸正在逐漸緩解
李院長指出,盡管全固態電池被認為能夠解決當前鋰離子電池的缺陷,但其在成本壓力和技術瓶頸方面面臨挑戰。然而,隨著硫化物固態電解質的成本因生產工藝優化和規?;a而顯著降低,以及通過創新制造工藝解決界面接觸問題,這些障礙正逐漸被克服。
在成本端,目前固態電解質尚未實現工業化批量制備,且對電池制造的環境要求較高,最終導致固態電池成本較高,限制了全固態電池的產業化進程。硫化物固態電解質的關鍵原料——硫化鋰的價格在幾年前高達每千克1500美元,是液態電解質的150倍,這導致硫化物固態電解質成本居高不下,硫化物基固態電池電芯BOM成本也較高。但通過工藝優化、提升良率、利用硫化氫等的化學轉化工藝技術,使得硫化鋰的生產成本正在迅速降低。預計到2035年,隨著硫化鋰和硫化物固態電解質的規?;a、干法電極技術的引入、安全材料和零部件設備的簡化,電芯BOM成本有望降至0.4元/Wh以下。
此外,在制造工藝方面,全固態電池“干”、“壓”、“疊”等制造工藝及設備不成熟,也是阻礙其產業化的卡點之一。在加壓工藝上,為了解決全固態電池特有的界面接觸性較差問題,需要借助能實現高溫高壓的WIP(等靜壓機),但這類設備以液體為壓力介質,需要加入密封工序,僅這一工序就需要30分鐘。而在近期,業內除了均勻加壓設備,還創新性地引入了食品行業中的真空設備工藝。實際案例顯示,通過這類新型設備已成功制造出壓縮率40%、厚度偏差在2.5%以內的全固態電池電芯,這與傳統WIP(等靜壓機)設備效果相當。
在技術端,全固態電池面臨的最大技術瓶頸是正極、負極與固態電解質之間的高界面阻抗。高界面阻抗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材料接觸時不可避免產生接觸空隙,導致電化學不穩定性增高;二是在充放電過程中電極體積膨脹會引發界面分離。對此,業內正在通過固態電解質改性、采用高溫高壓工藝擴大有效接觸界面,以及在正極采用包覆鈮/鋯的鋰氧化物涂層技術、在負極引入中間層等多維度方案快速解決這些問題。
在全固態電池領域,干法電極技術雖被視為關鍵工藝,但其使用的PTFE(聚四氟乙烯)粘結劑作為全氟化合物,已被證實對環境和人體有害,目前歐美正討論對其的使用限制。為此,行業正積極推動替代材料的開發,以及尋找在降低PTFE用量的同時確保離子電導率不衰減的解決方案。例如,在干法工藝中將聚丙烯酸與CMC(羧甲基纖維素)交聯形成的粘結劑,預涂覆于正極材料,可以大幅減少70%以上的PTFE用量,同步解決環保問題與離子傳導需求。
容百科技的全固態電池材料開發與布局已取得顯著進展
李院長表示,容百科技正積極推進全固態電池正極材料、固態電解質的產品開發及產業化布局,并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公司第一代全固態電池正極材料產品目前正處于噸級驗證階段,計劃年內完成材料定型;第二代產品為超高鎳三元材料,正在開發容量達240mAh/g的產品;第三代產品是基于富鋰錳基技術,容量超過300mAh/g的超高容量產品,目前正與重點客戶聯合推進前期開發。在硫化物固態電解質方面,公司計劃今年完成中試驗證,并于2026年建成量產線。
具體來看,在全固態電池正極材料開發上,容百科技攜手多家客戶共同開發8系、9系產品,以及適用于全固態電池的高密度富鋰錳(Mn-rich)正極材料。其中,8系產品成本與現有材料體系相當,而其循環、存儲性能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并獲得客戶認可。并且,容百科技已率先實現了全固態電池用大單晶技術的商業化應用,該技術在大幅增加晶粒尺寸的同時,能夠確保更高的容量、壓實密度和更長的循環壽命。產品自去年起已向頭部客戶完成噸級出貨。此外,容百面向全固態電池開發的9系三元正極材料已實現單晶與多晶的雙路線布局。在超高鎳產品上,即使采用單晶結構,仍可實現230mAh/g以上的超高容量。單晶和多晶產品均已實現對國內外頭部客戶的噸級出貨。
在固態電解質方面,容百科技聚焦在硫化物與鹵化物兩大技術路線,開發了適配于硫化物和鹵化物體系的濕法成膜和干法成膜技術。公司的全固態軟包電池在大氣環境中經過裁剪后,仍能為外部系統提供穩定電源,顯示出較好的安全性能。經測試驗證,應用容百科技1微米級LPSC硫化物固態電解質制備的全固態電池,在1000周循環后保持率在80%以上。
最后,李琮熙院長表示,在全固態電池領域,容百科技致力于推動全固態電池技術的突破與應用,公司將持續深化從正極材料到固態電解質等核心材料的研發及量產體系的構建,助力全固態電池時代的加速到來!